来源:2016-04-26 12:07:34 热度:

中国FinTech“独角兽”数量仅次于美国,但仍然被低估

AI中国网 https://www.cnaiplus.com

中国FinTech“独角兽”数量仅次于美国,但仍然被低估

花旗银行近日发布的一篇关于全球FinTech企业发展状况的报告,其中提到了全球科的技金融“独角兽”公司的分布情况;无独有偶,稍早前毕马威(KPMG)发布的另一份研究FinTech领域投融资状况的报告,也列出了全球科技金融独角兽公司的名单。在两份报告中,中国科技金融创业企业都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,但出于种种原因,这两份名单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,今天笔者继续用数据说话,聊一聊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独角兽话题。

在花旗这份题为“DIGITAL DISRUPTION: How FinTech is Forcing Banking to a Tipping Point(数字革命:金融科技如何把银行逼向临界点)”的报告报告中,全球20大未上市科技金融独角兽公司中,美国占了9家,数量上居第一;中国排第二,有4家上榜--蚂蚁金服、陆金所、趣分期和积木盒子(勘误:表中的Housing.com不是中国的,是印度的)--其中蚂蚁金服和陆金所在总榜单中排名前两位;接下来是印度、英国和瑞士,各有两家。

中国FinTech“独角兽”数量仅次于美国,但仍然被低估

毕马威在一份名为“The Pulse of Fintech, 2015 in Review(2015年金融科技行业脉动)”的报告中,美国占了绝大多数,而中国有三席--陆金所、众安保险和信而富,即表格中的China Rapid Finance。(注:需要这份全英文完整报告的请加我个人微信xjrclub索取)

中国FinTech“独角兽”数量仅次于美国,但仍然被低估

因为统计时间和数据源不同,两份名单结果也有不同。但毫无疑问,单从“独角兽”标准(估值10亿美元)来判断,这两份名单都低估了中国的科技金融企业。

中国FinTech“独角兽”数量仅次于美国,但仍然被低估

从上述新金融Club和IT橘子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,中国的科技金融独角兽企业已达到10家,远超花旗统计的4家,以及毕马威统计的3家。而且,这其中还不包括正在融资过程中的微众银行--这家腾讯主导的互联网银行完成融资后估值料定会超十亿美元;以及由于投资方披露不明而未被计入表格的熟人借贷平台“借贷宝”--该平台号称在B轮融资中完成25亿人民币、估值超500亿人民币的融资。当然,同时需要指出的是,花旗报告中入选的积木盒子并未达到独角兽标准,其估值在该公司的公开宣传中也仅有4亿美元。

独角兽数量被忽视只是一方面,毫无疑问,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力量被低估了。当然,这不是因为中国突然就兴起了这么多科技创新企业,而是中国特色的金融环境、庞大的消费市场,以及互联网/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这些完备的“基础设施”孕育了它们。

譬如,在电商与金融的结合上,得益于庞大用户、消费场景及用户消费行为数据,中国的阿里、京东、苏宁三大电商平台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,均覆盖支付、借贷、众筹等细分领域,形成强大的平台效应。这应该是中国特有的现象,国外的亚马逊、eBay们都没有做成这样的事。此外,谷歌、Facebook等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像百度、腾讯这样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一样轻松切入互联网金融领域。

当然,笔者也经常听到一些质疑中国科技金融企业“成色”的声音,对此我恐怕不得不说,FinTech的科技+金融,只不过是是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最“浅显”的应用,并不是登月或探索火星那样的高精尖事业,因此,国际上的研究机构和VC们应该进一步看清中国的科技金融发展状况了。

最后不得不吐槽一下今年的LendIt 美国峰会,这一第三年举行的盛会赞助商名单中只出现了5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身影,去年还不下10家漂洋过海去捧场。什么原因呢?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人员向笔者抱怨--大会对中国企业区别对待是他们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。嗯,我想也是的,中国企业远道而来可不是想被安排到“中国专区”--就像中国留学生可不想被安排进“华人班”一样!

这不,据第一财经对今年Lendit美国峰会的报道,“根据LendIt的口径,中国五大P2P平台分别为:宜信、红岭创投、网信理财、铜板街和陆金所,这5家平台累计成交量合计564亿美元。”

看,误解何其多!

AI中国网 https://www.cnaiplus.com

本文网址: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人工智能报;合作及投稿请联系:editor@cnaiplus.com

AI中国号...

关注微信公众号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